杏坛荟 > 详情

中考作文题“三条命”素材积累及运用指导

2015-11-04 14:05

0人阅读 收藏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段作文。

    【名师题解】

    材料所言的性命、生命和使命是有特定内涵的,准确把握其内涵,明确三者的界限及其特征,是审题的关键。这里的“性命”,就是生存,就是生物意义上的活着;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只知穿衣吃饭,一切为了维持“性命”的存在,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生命”则是人本意义上的活着,懂道义,顾尊严,知廉耻,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才是真正握有“生命”的人。“使命”就是要有责任感,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敢于牺牲。本题立意角度较多,比如:见贤思齐,抛弃平庸,拒绝猪栏式理想;加强修炼,改善自我,提升人生的质量;树立责任意识,强化使命感,做大写的人;等等。还可以逆向思维,以“打破生命的价值序列,关怀和尊重庸常的生命”为立意,倡导所有生命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倡导人类建立与万物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

    【推荐素材】

    素材一:脑瘫诗人佘秀华当选市作协副主席

    余秀华出生于1976年,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印痕》,到目前为止,至少已写了2000多首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作品被《诗刊》微信发布后,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天才和诗歌的质朴滚烫、直击人心。2015年1月,余秀华的两本书开售,分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以及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月光落在左手上》。2015年1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素材点拨:这则时新素材非常励志,在写作时,我们既可以从磨难和不幸等角度来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苦难和不幸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将人压垮,也能促使人迎难而上。也可以从理想和追求的角度说——人无精神不立,木无主干不挺,人生之美,美在追求美在梦。

    素材二:不肯丢掉良心的林肯

    1836年,林肯当上律师,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一天,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他的陈述,发现他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客户说:“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听到这里,客户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素材点拨:本素材可从如下角度来考虑运用到写作之中:一是从责任的角度说,责任是做人的根本,责任心是发奋图强的动力,做人应勇于担当,敢于追求;二是从守护良知的角度说,一个人在现实利益面前不失良知,坚守职责,他就会有一个健康而美丽的灵魂。

    素材三:苏老泉27岁发愤读书

    苏洵天性活泼好动,顽劣不羁,一味游山玩水,挥霍年华。到了二十七岁,他的哥哥中了科举作了官,苏洵深感羞愧,于是在家专心读书写作。一年以后,他参加考试,不幸名落孙山。他想一定是自己准备不周到,于是把一年多来写的文章全部烧掉,从此闭门读书,不再题笔写文章。过了五六年,他充实了很多学问,再提笔作文,顷刻间就写出数千字的文章,见解又非常独到。苏洵老来求学,深知幼时学习的重要,因此对儿子要求十分严格,儿子的学习也大有长进。学成之后,苏洵就带着儿子苏轼和苏辙一起到京师考试,三人都考中进士,成为翰林学士。

    素材点拨:这是一则经典素材,在素材中,我们看到古人知错而改后的辉煌,提醒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去的无须后悔,重要的是把握现在,还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们应该珍惜青春与时间。[NextPage]

    【佳作示例】

我有几条命

    冬天,外面的雨很大。

    我走进一家面馆,点了一碗刀削面,坐在位置上等待,心里却还在想着刚才的一幕。

    放学的铃声刚刚想起,我便飞身冲出教室,直奔小面馆。在靠近菜市场的马路上,忽然发现一个鸡蛋大小的土疙瘩,我飞起一脚,土疙瘩不偏不倚砸到了一位中年妇女的身上。那中年妇女骂道:“眼瞎啦,还中学生呢?”

    我立即反唇相讥:“中学生怎样?中学生不是人?”

    话一出口,我立刻感到驴唇不对马嘴,是人就可以用土疙瘩砸别人?这是什么逻辑?可是面对这样的质问我该怎么回答呢?

    还没有想得停当,这时门被推开了,一阵凉风在店里刮过,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走进来的是一对父女,父亲穿着雨衣,脸上被冰冷的雨水冻得红通通的,他点了一碗面后交给女儿,便着急走了出去。

    我埋头吃面,脑子里还在想着怎样反击的问题。忽然,门外的雨声中似乎夹杂着一些金属拉扯的声音,我抬头依稀可以看见一个黑影蹲在车前,好像在修车。门外的雨依旧很大,仿佛想把世界淹没,我此时很为雨里的他担心,那么大的雨,那么冷的天,他一定很痛苦吧!

    我的面吃了一半时,那位父亲再次走了进来,深蓝色的雨衣上不时地往下滴着水。滴水不是很多,显然他已经作了处理。一滴,二滴,三滴……正当我以为第四滴落下时,他走了出去,站在门外的屋檐下。

    这时,在一旁吃面的女儿说:“爸,你干嘛站在外面?不冷吗?”

    那位父亲笑着说:“不冷,刚修完车,我站这儿抽根烟。”

    我清晰地看到,他说话时,嘴中不断有白雾出现,暗示着我外面很冷。

    女儿又说了:“你快进来,外面太冷了。”

    父亲还是笑了笑说:“不了,给人家地板弄湿了多不好。”

    他是怕水滴弄湿地板才站到雨地里的啊,这时我的心中被一股不知名的东西撞了一下。

    我看着站在门外的他,四十几岁的年纪,不是很高大,但是很壮实,两鬓略有斑自,岁月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一道道印记。只见他点燃了一根烟,站在门外静静地吸着。看得出,他是借抽烟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抵御寒冷。

    我忽然感到我和他有某种相通,不过是正负两极的相通!我做错了事被人捉住百般抵赖,死不认账,而他却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还独善其身!人和人咋这么不一样呢?忽然想起一句名言: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走出小面馆,我还在想着,我有几条命?

    【教师评点】

    这是一篇颇为成功的记叙文,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一个“巧”字,构思巧,点题巧。“我”在路上踢起土疙瘩砸人被骂,到了小面馆还在为如何有力地还击对方而苦思冥想;而陪女儿来小面馆的父亲为防止雨披上的水滴弄湿地板而自觉地站在雨地里。两相对比,引发了“我”的思考:人和人为什么这么不一样?我是有几条命的人呢?我带着疑问走出小面馆,也给读者留下了颇有价值的思考。故事虽然简单,但写得曲折有致,生动有趣。

相关推荐